建筑膜材廣泛應用于大型公共設施:體育場館的屋頂系統、機場大廳、展覽中心、站臺、景觀亭蓬等。除此之外,因為建筑膜材的的防火性好,強度高,也被作為各大品牌建筑膜的基材部分,包括龍膜、量子、貝塔爾、陜西大師、3M等等。
膜結構是近幾十年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的大跨度空間結構,它由具有優良性能的織物(膜材)通過支撐構件(如剛性梁、柱、柔性索),或給膜內空氣加壓以一定的方式組合并施加適當的初始預張力而形成具有一定剛度的空間結構形狀,從而承受一定外荷載的一種空間結構形式。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的人們利用樹木的纖維和獸皮建造的帳篷。
膜結構是一種全新的建筑結構形式,它集建筑學、結構力學、精細化工與材料科學.計算機技術等為一體,具有很高技術含量。其曲面可以隨著建筑師的設計需要任意變化,結合整體環境,建筑出標志性的形象工程。在陽光的照射下,由膜覆蓋的建筑物內部充滿自然漫射光,無強反差的著光面與陰影的區分,室內的空間視覺環境開闊和諧。夜晚,建筑物內的燈光透過屋蓋的膜照亮夜空,建筑物的體形顯現出夢幻般的效果。
建筑膜材的作用等同于傳統的剛性結構中的混凝土、鋼筋等材料。早期的膜結構由于膜材開發的緩慢,一直處于停滯狀態。直到現代,由于科學技術的發展,新材料的出現,特別是20世紀七十年代后,美國杜邦公司開發出以聚四氟乙烯為涂層(PTEF)的玻璃纖維織物作為膜材,才引發了膜結構在近幾十年的突飛猛進的發展。1970年日本大阪萬國博覽會,由美國工程師David Geiger和H.Berger設計的美國館采用氣承式膜結構,首次以聚氯乙稀(PVC)為涂層的玻璃纖維織物作為覆蓋材料,是第一個現代意義上的大跨度膜結構。